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,用时2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态识具有“生灭、胜用、增减、与的熏共和合”性,而能为能熏;种子态识具有“可熏、、坚住、与能熏共和合”性,而为所熏。有了能熏与所熏体,自然会熏习成种子。种子本身具有 “刹那灭、果俱有、恒随转、性决定...以出世间而不舍世间的住涅槃为归宿。所以唯识学更内契理外契机地体现菩萨乘的伟大之处,也为人本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。   大时代的浪潮已把人们推到风口浪尖上,现代人产生了八大心理病症:都市白领工作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

    ,落空中;昏昏如醉人,不辨好恶。若拟修作法,先须见性,然后息缘虑。若不见性得成佛道,有是处。有人拨因果,炽然作恶业,妄言本空,作恶无过;如此之,堕无间黑暗地狱,永出期。若是智人,不应作如是...宗,大机大用,信手妙拈,无数佛子因禅法而透脱漆桶,不尽学人因禅法而顿悟生……此种种万般奇葩,皆有赖达摩大祖师无上深恩,祖师禅法传心悟心,妙契佛旨,直透本来,读来倍加亲切而受用,令人顿开蒙智,现将流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60082176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伦理学

    “真妄和合识”(‘观音玄义’中说为无明。乃善恶依持的一切种子。亦即所谓“藏识”或“种子识”)。此黎耶心体亦即吾人的自体或自性,具有觉不觉二义(二义不二,但是一心真如),既非“真”(也可以假定为“...例如与伦理有关的“自由”的问题,一般人只知道追求“解放的自由”──从专制的不自由得到解放,解除自由的障碍。这种“解放的自由”是消极的、感性的自由。这种只有解放感的自由,会变成放纵、规律、秩序,谁也...

    陈进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0483457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五):魂魄等问题

    的话讲,也不是唯物,也不是唯心,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,这个叫做业力。前面说过,“造业”包括善、恶、三种业。记业是中性的,有时候记忆里没有,不要认为记忆里没有就真没有,有的,存在的,都会报应的。...灵敏,几乎所不知,无所不晓,有感觉,有知觉,可是他又不是个实体的东西。 所以讲中国字的来源,“魂”字是“云”字旁边一个“鬼”。鬼是阴面,看不见的;神是阳面,看得见的。严格研究这两个字,鬼与神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临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1024384167.html
  • 解打鼓

    但欲得此信,则非寻常之事。言及《教外别传》直指人心,诚为不思议之法门,欲人此途,似属极鸡。然谓“不离当处常湛然”,则又了难事也。“获得他力信心一定往生”之不易,试观莲如上人《一代板书》亦可知矣。...亦云:烦恼即菩提,行住坐卧,屙屎送尿,何莫非禅。如是则必有人以为所谓禅者,吾人一切行为,不问善恶,皆能净化矣,岂不大危险乎。 宗教之极致,在分别以上,原非如伦理家之所言,故宗教乃居绝对之地观之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886612.html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师云:“不拟争知是道?”泉云:“道不属知不知,知是妄觉,不知是。若真达不疑之道,犹如太虚,廓然虚豁,岂可强是非也?”师于言下,顿悟玄旨,心如朗月。〔37〕   自从南泉普愿运用“平常心是道”用来...出家成道的经历又是什么呢?宋代契嵩的《传法正宗》有如下简明的记述,说“圣人”释迦牟尼出家之初“乃习‘不用处定,三年,既而以其法非至,舍之;复进郁头蓝处,习‘非非想定’三年(原注:即调伏阿罗迦、迦兰二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

    本来自性天真也。业即善恶三业。垢即烦恼障、玷污法性故;尘即所知障,蔽智眼故。众生具此三业、二障,一则令自性不得清净,生死不得解脱,二令法水触途成滞。今先洗而净之,则复留碍。然后推广其心,运此法水...  金山修建,不烛自明,摩伽斛食,施周法界。  若足梵语云摩竭提,此云善胜。又《西域》云:“摩竭陀又摩伽陀。”《文句》云:“此言不害,动初已来刑害故。”今日摩伽,略《陀字故》,此系国号,谓所施食...

    祩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387055.html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可谓宗也,惟当时研究教典者多,或认指为月,或为教理所束缚,不能自脱,传至唐初,其弊尤甚,教理因之衰微,宗义犹未大显,学者多执教以疑宗,故荷泽大师着此以明之,并定南顿北渐之义,然后学者知所适从焉,或曰...喜,是无非,恶,有头尾,诸佛刹土,尽同虚空,世人妙性本空,有一法可得,自性真空,亦复如是,善知识,莫闻吾说空,便即着空,第一莫着空,若空心静坐,即着空,善知识,世界虚空,能含万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简易解

      四、寿者相,即空执。一切思想皆已停止,一切善恶是非皆已忘却,其中空无所有,如同命根。六祖说是空,二乘误认为涅槃境界。其实即“始无明”,禅宗称为“无明窠臼”、“湛湛黑暗深坑”。道家所谓“无极”...   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。   佛性 真如 法身 净智妙圆 菩提自性 佛身 空如来藏 见性成佛 圆觉   《梵网经》云:“一切众生。皆有佛性。”《华严经》云:“譬如真如,恒守本性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988617.html
  •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(2)

      赵州和尚问南泉曰:“如何是道?”泉曰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师曰:“还有趣向也?”泉曰:“拟向即乖。”师曰:“不拟争知是道?”泉曰:“道不属知,不属不知,知是妄觉,不知是。若真达不疑之道,犹如太虚...,若行见闻觉知,是则见闻觉知,非求法也。”   六祖说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六祖已明心见性,故其偈乃表示佛性,灭,不垢不净,不受薰染,本来成佛,乃站在真如果位上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5988761.html